当前位置:首页 > 统战动态 > 统战时讯

市委统战部驻村帮扶经验入选全市典型案例

来源:市委统战部   日期:2025-08-26  

近日,市农业农村局编印了《黄石市驻村帮扶典型案例资料汇编》,市委统战部(市委台办)、市工商联的驻村帮扶案例——“山村小学换新颜 倾情帮扶亮心灯”——成功入选。

近年来,市委统战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统一战线联系广泛、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整合统一战线力量,助力开发区·铁山区大王镇枫树村乡村振兴实现突破性发展,通过教育帮扶,守护乡村希望,让乡村小学“留得住、办得好”;通过产业赋能,激活发展动能,让产业兴旺“有抓手、见实效”;通过环境提质,绘就宜居画卷,让村庄环境“宜居宜业宜游”,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枫树实践”范例。




山村小学换新颜  倾情帮扶亮心灯

——记市委统战部(市委台办)、市工商联驻开铁区大王镇枫树村工作队


村小学焕新貌,古树公园展新姿,蔬菜大棚添生机,村民生活更充实。走进开铁区大王镇枫树村,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自市委统战部帮扶工作队驻村以来,枫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队充分发挥统战系统联系广泛、资源富集的优势,整合统一战线力量,围绕基层所需、群众所盼,用心用情办实事、谋发展,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枫树实践”新路径。

守护希望:让村小学“留得住、办得好”

“现在的农场小学这么漂亮,真是让人惊喜又欣慰。”村民们感慨不已。

步入枫树村农场小学,崭新的塑胶跑道、标准篮球架映入眼帘;教学楼墙体焕然一新,围墙边绿植错落;二楼“同心图书室”里灯光明亮,30套新桌椅整齐摆放,三组书柜内图书琳琅满目……这是驻村工作队在部领导支持下,争取爱心企业捐资6万元,对校园进行全面翻新后的成果。

“现在孩子们下课能在干净的操场奔跑,饭堂翻新后,做饭也不再烟熏火燎,办公室装了空调,我们的工作环境也大大改善了!”从教15年的程翠平老师欣喜地说。

然而,2024年8月,两名教师退休,加上生源减少,教育主管部门原计划撤并这一全镇最后的教学点。得知情况后,驻村工作队迅速与村“两委”联动,多方沟通协调,讲政策、谈愿景,最终成功保住了农场小学。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守住村小,不仅是为了读书声的延续,更是为乡村留下希望与活力。”驻村工作队长岳鹏坚定地说。

暮春时节,小学坐落在油菜花田之间,白墙黛瓦静谧安然,教室里传出琅琅读书声和孩童欢笑,构成一幅动人的乡村育人图景。

聚力发展:让产业兴旺“有抓手、见实效”

沿着村里硬化的“产业路”前行,30座装配现代化滴灌系统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这是劲牌公司于2023年捐资70万元建设的蔬菜产业项目,是枫树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

“今年春节光是藜蒿就卖了13万元。”蔬菜种植户李建国笑着介绍。依托大棚优势,他两年实现毛收入近30万元。项目带动村内30人稳定就业,为村集体每年创收4万元租金。

产业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养得活”。驻村工作队积极引入外来经营主体,推动特色养殖项目落地。2024年初,外地养殖户王祥胜在枫树村流转60亩土地,建设青蛙、牛蛙生态养殖基地。项目吸纳20余名村民务工,5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务工”模式参与,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村集体则通过租金和分红,每年稳定增收3万元以上。

“以前打零工一年挣不到一万,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有工资又有分红,日子踏实多了。”村民刘大姐的笑容中透着满足。

如今,枫树村初步形成“种养结合”的立体农业格局。驻村工作队以产业为引擎,拓宽致富渠道,让群众的钱袋鼓起来、精气神提起来、乡村面貌活起来。

美化人居:让村庄环境“宜居宜业宜游”

春日的枫树村绿意盎然,一条乡间小路通向“民建同心科普植物园”。百年古树苍翠挺拔,林下花草错落有致,村民或赏花或纳凉,笑语回荡林间。

植物园由市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与民建市委会共同打造,依托古树资源,因地制宜栽植紫薇、丹参、桂花、金银花等40余种观赏与中草药植物,打造集休闲、研学、科普于一体的乡村植物科普基地。“每天散步来这里,赏花学知识,日子过得真舒服。”村民陈大妈笑着说。

与此同时,“清洁家园”行动同步开展。党员志愿者、村民代表齐上阵,清沟渠、扫庭院、除死角,全村推行“保洁员+志愿服务”机制,实现卫生整治常态化。如今,枫树村道路平整、庭院整洁、花草成景,文明乡风悄然兴起。

从农场小学到产业大棚,从植物园到干净整洁的村落街巷,驻村工作队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办成了群众点赞的“实事”。他们用行动诠释初心,用实干点亮乡村,让“枫树经验”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