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黄石连降大雨、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大多数宗教场所属砖木结构,位于林区、江边、采矿区,安全形势严峻。市民宗局组织号召全市民宗系统闻“汛”而动,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强化责任担当,强化排险措施,确保全市宗教教职人员和信众生命财产安全,平稳度汛。
一是提前谋划部署,及时落实防汛应急措施。5月份,市民宗局提前谋划,结合正在开展的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整治工作,向各县(市)区、市级各宗教团体印发了《关于做好宗教活动场所汛期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宗教团体制定防汛抗灾工作预案,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做到预警及时、防范在先。7月4日,汛情发生后,又下发了《关于全市宗教活动场所暂停开展宗教活动的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在汛期内,全市存在安全隐患的宗教活动场所暂停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周边要树立醒目的告示牌和警戒线,禁止信教群众进入,特别是江边、山区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宗教活动场所要及时疏散转移场所内的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同时,再次重申要求,落实汛期值班巡逻、汛期安全信息一日一报制度,保证信息和联络畅通,明确规定迟报、漏报、瞒报汛情和自然灾害情况,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严肃追究单位和个人责任。
二是确保人员安全,认真组织隐患排查和险情处置。各县(市)区引起高度重视,周密进行部署,建立起民宗部门、街办(乡镇)、社区(村)、宗教场所四级管控网络和责任制。加强对各宗教活动场所汛期的密集巡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出现的险情,及时落实措施,及时进行消除,严防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内涝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在防汛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安排专门人员值守、配备防汛器材,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任务到人。截至7月12日,全市共转移35处场所教职人员和信众100余人,38处场所设立止步警示牌和警戒线。其中,大冶18处场所积水,转移安置教职人员、居士37人;阳新县有3处场所被暴雨淋垮,县民宗局紧急疏散教职人员和信众,停止开展宗教活动;黄石港区组织民宗部门和街办将进水的下会寺内教职人员和居士12人全部撤离;西塞山区安全转移7处存在安全隐患场所的教职人员和信众25人;下陆区共转移安置教职人员和信众20人,2处场所正在修建边坡防护设施,清理流失的淤土,疏通排水沟;铁山区排查出1处场所属危房,转移教职人员1人;开发区排查出3处场所属危房,将寺庙人员全部撤离,暂停香客进山烧香,并在路口树立止步警示牌。
三是领导靠前指挥,深入开展重点场所防汛督查。为确保宗教活动场所汛期人员安全,7月4日至6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胡勇政和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长潘峰率领民宗局干部,上江堤、趟深水、入深山,先后来到西塞区、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的龙窟寺、下会寺等10余处沿江沿湖沿洼地宗教活动场所,检查各地落实宗教场所防汛情况,现场查看险情,指导采取各项排险措施,当场劝散8名教职人员、信众撤离出地质灾害和洪涝危险区。大冶市从6月28日起,组织民宗、国保、消防和各乡镇民宗办成立了三个督查专班,分别深入各宗教活动场所检查汛期安全;阳新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长石义富,亲自带队深入各场所指导防汛,身赴长江堤抗洪一线;黄石港区委、政府一把手和常委、统战部长,组织民宗部门和街办一同前往沿江宗教场所,帮助劝散、转移受困教职人员和居士至凌晨2点,临时关闭了下会庙和龙王庙,加强了南岳寺清真寺值班值守;西塞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民宗局长丁克芳组织民宗、国土、安监、园区、片区、森林公园等部门联合冒雨一座山一座峰地攀爬、一座寺一座庙地巡查;下陆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柯荷林和分管副区长张智敏亲自安排布置防汛,多次深入宗教活动场所指导防汛工作。
一是提前谋划部署,及时落实防汛应急措施。5月份,市民宗局提前谋划,结合正在开展的宗教活动场所安全整治工作,向各县(市)区、市级各宗教团体印发了《关于做好宗教活动场所汛期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宗教团体制定防汛抗灾工作预案,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做到预警及时、防范在先。7月4日,汛情发生后,又下发了《关于全市宗教活动场所暂停开展宗教活动的紧急通知》,明确要求在汛期内,全市存在安全隐患的宗教活动场所暂停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周边要树立醒目的告示牌和警戒线,禁止信教群众进入,特别是江边、山区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宗教活动场所要及时疏散转移场所内的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同时,再次重申要求,落实汛期值班巡逻、汛期安全信息一日一报制度,保证信息和联络畅通,明确规定迟报、漏报、瞒报汛情和自然灾害情况,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严肃追究单位和个人责任。
二是确保人员安全,认真组织隐患排查和险情处置。各县(市)区引起高度重视,周密进行部署,建立起民宗部门、街办(乡镇)、社区(村)、宗教场所四级管控网络和责任制。加强对各宗教活动场所汛期的密集巡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出现的险情,及时落实措施,及时进行消除,严防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内涝等自然灾害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在防汛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安排专门人员值守、配备防汛器材,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任务到人。截至7月12日,全市共转移35处场所教职人员和信众100余人,38处场所设立止步警示牌和警戒线。其中,大冶18处场所积水,转移安置教职人员、居士37人;阳新县有3处场所被暴雨淋垮,县民宗局紧急疏散教职人员和信众,停止开展宗教活动;黄石港区组织民宗部门和街办将进水的下会寺内教职人员和居士12人全部撤离;西塞山区安全转移7处存在安全隐患场所的教职人员和信众25人;下陆区共转移安置教职人员和信众20人,2处场所正在修建边坡防护设施,清理流失的淤土,疏通排水沟;铁山区排查出1处场所属危房,转移教职人员1人;开发区排查出3处场所属危房,将寺庙人员全部撤离,暂停香客进山烧香,并在路口树立止步警示牌。
三是领导靠前指挥,深入开展重点场所防汛督查。为确保宗教活动场所汛期人员安全,7月4日至6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胡勇政和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长潘峰率领民宗局干部,上江堤、趟深水、入深山,先后来到西塞区、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的龙窟寺、下会寺等10余处沿江沿湖沿洼地宗教活动场所,检查各地落实宗教场所防汛情况,现场查看险情,指导采取各项排险措施,当场劝散8名教职人员、信众撤离出地质灾害和洪涝危险区。大冶市从6月28日起,组织民宗、国保、消防和各乡镇民宗办成立了三个督查专班,分别深入各宗教活动场所检查汛期安全;阳新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长石义富,亲自带队深入各场所指导防汛,身赴长江堤抗洪一线;黄石港区委、政府一把手和常委、统战部长,组织民宗部门和街办一同前往沿江宗教场所,帮助劝散、转移受困教职人员和居士至凌晨2点,临时关闭了下会庙和龙王庙,加强了南岳寺清真寺值班值守;西塞山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民宗局长丁克芳组织民宗、国土、安监、园区、片区、森林公园等部门联合冒雨一座山一座峰地攀爬、一座寺一座庙地巡查;下陆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柯荷林和分管副区长张智敏亲自安排布置防汛,多次深入宗教活动场所指导防汛工作。